top of page

《穀倉麥藝 – 2022戴明德個展》策展人|薛惠月

展期|2022.03.05 (六) — 2022.04.10 (日)

展點|穀倉美術館–中埔穀倉農創園區



《穀倉麥藝 – 2022戴明德個展》策展側記

文|策展人 — 薛惠月 (明志科大視覺傳達設計系助理教授)

  恩師戴明德教授於嘉義穀倉美術館個展,感恩老師讓我參與策展沾光。回憶年少跟著老師習畫的時光,老師的藝術創作與教育持以熱情與堅持影響我至今。以我教學中觀察學生的創作過程,常感受到大方向思考與紮實基本功的闕如,也欠缺以文本、文獻支撐來延展設計、創作力度的企圖。知道老師十多年來所繪的手稿件超過一千多本,工作室的地板沾滿了繪畫過程留下的油漬顏料,那都是斑剝的歲月刻痕。看老師對創作的執著,ㄧ如宗教家般的真誠信仰,其為創作所做的種種準備,是自己教學極佳的借鏡。


 嘉義中埔農會成立穀倉農創園區,是政府轉型活化老穀倉的典範,讓閒置多年的倉儲空間重新迎向人群。先邀星巴克咖啡來園區設立門市,成為亮眼的新地標。而在十六座穀倉相繼成為具特色的商業空間後,推出了壓軸的穀倉美術館,並邀請戴明德教授展出,榮幸受邀規劃,策展概念如下:

一、空間與時間沉浸式發酵

  面對五十多年歷史的穀倉建築體,創作者將作品適切融入其中,像農產五穀雜糧置入倉儲般自然,進出流程有其季節與產量流通的應變節奏。戴老師以老建築穀倉的存放機能作為創作載體,讓多元材質作品如異種雜糧同存似的元素並置,猶如田裡稻麥在陽光中波動般的詩意盎然。以創作時間軸來看,從1995年複合媒材實驗性造型作品為起手勢,再以2004年之後文件、物件和鉾釘、棉布作品,延展至2008年孺梭系列作品,進而回望炙熱效應系列及自畫像系列,遊走於這些不同時期作品的並置之間,猶如隨手解開二十七年來埋藏於倉中各處的時間膠囊,作品的奧秘疊並於空間奧秘之中。彰顯空間機能與時間轉折之間,產生視覺性的時間漬印酵應。

二、材質表現的樣貌移轉與多元性

  這次「穀倉麥藝-戴明德個展」中展示了戴老師多元的創作媒材:恐龍玩具、動物標本與化石之造形、玻璃藝術造形、陶板繪畫、鉾釘、棉布創作、高雄館訊的紙本手繪稿,以及巨幅壓克力創作等。這些複合媒材在同一空間中展出,藉以呈現藝術家二十七年來堅持獨特風格的艱辛,與旅途半至的欣然。複合媒材皆以週邊環境的現成物做基底,或抽象或具體,標誌出特殊的心像造型。以玻璃造形為例,自孺梭老叟、童稚畫像始,重新詮釋繪畫的語意、改變其材質向度,以延溢到多維形態場域。又如鉾釘的圖畫,展現當代裝置藝術呈現的異化質性。巨幅作品並置和空間特性對話,呈現生於空無之間的碩大力度。文件繪稿與陶盤繪圖的高溫釉變過程,展現藝術家長期創作的各種生命轉譯可能性之寫照。

三、作品尺寸極大化與單位元素的堆疊

  早期年輕時戴老師屈於現實,創作環境惡劣,經濟上拮据,常使用在高中教學時被學生丟棄的畫布和廢紙繪畫,也將自己用剩的邀請卡、海報等,以甲苯擦拭作抽象畫。後來在大學教授時,也將學生所丟棄的版畫作品當複合媒材使用。高雄美術館的文宣品用來當塗鴉的底紙,閱讀過的進口書也都成為創作手稿文本與基座,上千本的手繪稿是創作時靈感的泉源。老師十年油畫的創作歷程,後來改以壓克力材料,從五十號至百號,甚至三千號的巨幅作品,由尺寸、內容、形式、風格等面向,不斷的嘗試超越。近年的多次個展,如台北大趨勢藝術空間,接續的台南美術館、嘉義市立美術館至這次穀倉美術館,皆在銜接一氣的長廊式空間展出,與創作者的工作室基地空間形式美妙契合。老師嫻熟的將空間視野經驗轉譯,將作品展現的可能極大化,透過並置或拼貼合體,讓材質、尺寸、形式、主題單位元素相互推疊重構,發揮空間迴距的呼應張力。

  這次在中埔穀倉美術館的展出,戴明德教授打造一場擬像與虛造、空間與記憶的饗宴,期盼為園區活化盡一個藝術家的義務。









《穀倉麥藝 – 2022戴明德個展》策展人—薛惠月博士

展期|2022.03.05(六)—2022.04.10(日)

展點|穀倉美術館¬中埔穀倉農創園區

地址|嘉義縣中埔鄉36號 (園區東側)

開放時間|10:00-17:00週一休館(4/4不休館)











Stay Up-To-Date with New Posts

Search By Tags

No tags ye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