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喃自語-戴明德創作個展』
- 台南市美術館二館P展覽室
- Aug 19, 2019
- 4 min read

『南喃自語-戴明德創作個展』
展期│2019.07.19 -08.16
展點│台南市美術館二館P展覽室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忠義路二段1號

緣起
嘉義最令人敬佩的前輩畫家陳澄波曾自我比喻「我是油彩的化身」,造就世人對其藝術的深刻記憶,成為他創作的宣告名言。個人創作心得也有小小的宣言:「我願化作一部製圖機器,以勤奮不懈的姿態像南部水牛不斷耕作,銘刻時代的容顏。」
南喃自語之「南」,所指「南方」相對於北方,在廣闊炙熱的南方,擁有完整製圖場所工作室與不止歇的實踐是自己的特質,也是創作上的苦功夫。在台北發表作品時,偶而會被以「南部藝術家」來作為稱謂,而南部或南方對我而言,是工作地點亦是居所,尤其研究所就讀臺南藝術大學獲取美術碩士,現在也在臺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研究所任教,學習與教學都在此,它同時也是原鄉。我不清楚是我選擇了南方還是南方選擇了我!
南喃自語之「喃」,指個人的生命記憶平行著時代,像狗吠火車一樣,追著時代的火車跑,雖然可能終究徒勞一場,陷入喃喃自語窘境。喃喃自語的消極性,或許是孤芳自賞,個人品味的堆疊。但喃喃自語的積極性,是與自己的深刻對話,更甚者是將自身的生命記憶(作品)與大時代、歷史對位。很慶幸自身擁有藝術實踐的能力,讓喃喃自語的情況不至流於語言上的叨叨絮語,而是藉由不斷製圖的過程一筆一畫的,銘刻自身的記憶與歷史的容顏。
也因喃喃自語產生了一種自主性,不為誰而畫。而這些與自己深度對話(畫)後的作品,或為自己未來的留言板或備忘錄,因為自己誠實,所以這些作品仍舊能引起觀者的共鳴。

展覽論述
我的繪畫意圖透過圖像演繹的實踐,銜接自我與社會主體。從早期《分離化境》系列使用化學藥劑擦拭印刷海報,使圖像消融讓載體產生了情境的縫隙,情感地下莖可萌散其中,銜接了「我」與「現世的他者」,圖像的現形一如3D顯像,將兩個不同軸線的主體進行疊合進行,使生命記憶與政治得以視差成像,我視之為複數的動態主體的實踐,亦是我回應這塊土地在文化上動態的生成與境況氛圍。
筆者延展十年歲月,完成上千本的手稿繪畫計畫,作品從素描原形手繪塗鴉、自由書寫;社會觀察的圖像指涉狀態的描寫,創作歷經寫實、假借、隱喻、虛構、誇張、透過顛覆和變形的先驗本能,將線條的驅力展延出實體的繪畫語境,透過時間的實踐探觸繪畫的時間本體議題。作品以複合媒材融合亞克力結合卡典西德膠膜黏著畫布介面,催化出實體與虛化的線性形體,經由平塗覆蓋、拓染和轉印媒合,完成極簡與有機並置的疊合呈現。
「戲劇人生」「姿體散步」「黑色寄語」「炙熱效應」「推開記憶去旅行」「遇見畢卡索」「蕾絲森林」分別以不同的線性形式探索繪畫的語境內涵,各自探觸不同的議題,分別以「南喃自語」的紀錄與文本對話,透過製圖機器自動書寫與列印,如視訊傳輸對語,以喃喃碎語與繪畫對話。次則以卡典西德材質廢材重新組合繪製。另則是透過色域和圖像反射在環境變遷與氣候共存銜接人類進化本能的擬想。

展覽脈絡
自己常自喻為一部感性的製圖機器,其創作脈絡如下:
一、為無言者賦予新語
在創作生涯中經歷寫實,假藉、比喻、虛構、誇張、象徵,透過顛覆和編造的意義結構,以觀察選擇身邊周遭的事物作為結構的符號圖騰,曾為過世的兄長描繪「終點之前」系列作品,透過速寫與記憶在畫布上完成繪圖的「賦語儀式,這加溫儀式,使冰冷的輪椅具有溫度的符號,甚至成為蘊含靈光的聖像。
二、為創作技法的表現賦予新意
近期以卡典西德的特殊技法,形成強烈的個人表現風格,此特殊技法近似於版畫與製版過程,作品滲溢出顏料,巧妙的使圖層關係變得複雜模糊。理性的控制非理性的意外痕跡,游移縫合於形體的邊界。因此繪畫作品雖然呈現了版畫般的平面性,透露著圖層間的歷時性,看似形色簡單的平面,卻隱含時間的切片。
三、 不安於室又渴望歸途
這幾年我不斷在國外展出,日本東京、法國巴黎、美國洛杉磯波士頓、香港、米蘭等十多個國家,因為離家的旅程看遍了萬物造化,成為滿載而歸的心靈豐收,但最後還是藉由繪畫的製圖儀式,慢慢的走回一條回家的路。如同創作脈絡亦是不斷游移於邊界之中,時而是一個異鄉人,時而處在急於歸鄉的企盼,這是一種矛盾,但也是因為這種不斷出走與回歸。我意圖透過圖像演譯的實踐,銜接自我與社會主體,我視之為複數的動態主體的實踐,亦是我回應台灣在文化上動態的生成境況氛圍。同時也期待藉由不斷製圖過程,銘刻自身的記憶與歷史的容顏。

展覽意圖
我從來不會迴避不滿意的手稿和作品,因為不斷地建立造形與情感記憶聯繫,遠比對於圖像貿然下價值判斷來的重要,我想借用黛安˙艾克曼的文字,「呼吸時,我們讓整個世界穿過身體,輕輕地醞釀,再將之釋出,而世界認識了我們,而略微有些改變。」這段感性的註解,言說出我對手稿與生活上如呼吸般的自然,也如喃喃自語的創作過程,身為南方的創作者,對於當代藝術的追求與渴望,其實需具當代性的展演空間,讓實踐力與空間作對話與辯證。

Comments